一、蚕的一生教案
1、关注一缕真,成为你的工作助手
2、蚕蛾:出茧后在3至5天完成交尾产卵。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,引诱雄蛾交尾,交尾后雄蛾即死亡,雌蛾产卵后也慢慢死去。
3、蚕以卵繁殖。蚕卵看上去很像粒细芝麻,宽约1毫米,厚约0.5毫米。一只雌蛾可产400~500粒蚕卵。1700~2000粒蚕卵重约1克,直径0.2cm。蚕卵的颜色,刚产下时为淡黄色或黄色,经1~2天变为淡赤豆色、赤豆色,再经3~4天后又变为灰绿色或紫色,便不再发生变化,称为固定色。
4、第五龄:从第四次脱皮后到上簇,称第五龄,经过约7~8天。蚕体肥大,斑纹清晰,从蚁蚕到五龄盛食期,体重约增加1万倍。
5、第二龄:第一次脱皮后到第二次脱皮前称第二龄,眠期叫二眠。龄期约经过三天。二龄经过比其他各龄都短。
6、老师:同学们,像昆虫和青蛙这样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身体形态、结构以及生活习性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,我们把这种现象它叫作变态。
7、你们发现老师黑板上的卡片有什么奇怪的地方吗?(两张一样的“星期日”卡片重叠在一起)
8、背的多了,笔下有词,偏爱写作;
9、小桑树问:“蚕是什么?”
10、蚕宝宝以桑叶为生,不断吃桑叶后身体便成白色,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,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,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,这叫“休眠”。经过一次脱皮后,就是二龄幼虫,它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,幼虫共要脱皮四次,成为五龄幼虫,再吃桑叶8天成为熟蚕,开始吐丝结茧。
11、提问:同学们对于蚕的一生有何看法呢?(教师适时进行“蚕短暂的一生”等德育教育。)
12、(视频最大化,横屏观看,视觉效果更佳哦!)
13、引导幼儿交流各自的喂养经历,体验收获的快乐。
14、(3)学生实验:贴好标签。(在盒子的侧面分别标注吃莴笋叶或吃桑叶的蚕)
15、拓展(预设2分钟)
16、知道蚕的生长发育,需要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、食物等
17、能通过绘画的方式将蚕宝宝的成长过程绘画出来。
18、师:咦!这一个个白色的小球球怎么在这呀,我们的蚕宝宝去哪了呀?
19、少食期:脱皮后的蚕,俗称起蚕,皮肤、口器都很嫩软,需经过一些时间,才开始食桑。在脱皮后第一天食桑较少,称少食期。
20、蛹(茧):熟蚕上簇后约第5天化蛹。蛹体纺缍形,黄褐色。
二、小学三年级科学蚕的一生教案
1、教师和学生共享资源的平台
2、写,书写,多描写,坚持书写!
3、在养蚕的过程中所积累下来的各个过程的照片。
4、英语下册课堂笔记:6年级|5年级|4年级|3年级
5、原来每周到了星期日的时候它们又重复出现了。那它们的后一天是什么呢?大家一起看黑板来数一数吧。
6、红色经典剧目老八排基本倒背如流。
7、PPT出示“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”。全班各小组讨论、交流和整理资料,可根据“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”准备汇报交流(建议基础好的班级可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记录表的填写)。
8、蚕的生长过程蚕宝宝孵化了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蚂蚁,我们宝黑黑的像称为「蚁蚕」,身上长满细毛,约两天后毛即不明显了。蚕宝宝长大了蚕宝宝以桑叶为生,不断吃桑叶后身体变成白色,一段时间后她便开始脱皮。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,如睡眠般的不吃也不动,这叫「休眠」。蚕宝宝吐丝了经过一次脱皮后,就是二龄幼虫。她脱一次皮就算增加一岁,共要脱皮四次,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。蚕宝宝节茧了五岁幼虫需二天二夜的时间,才能结成一个茧,并在茧中进行最后一次脱皮,成为蛹。蚕宝宝破茧而出约十天后,羽化成为蚕蛾,破茧而出。出茧后,雌蛾尾部发出一种气味引诱雄来交尾,交尾后雄即死亡,雌蛾约花一个晚上可产下约500个卵,然后也会慢慢死去。
9、盛食期:体色青白有光泽,逐渐由青转白。食欲旺盛,食桑时间较长,成长已达此龄的最大限度。
10、2~3天后死亡。一只蛾约产卵
11、语文:一年级|二年级|三年级|四年级|五年级|六年级
12、重点:了解蚕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。
13、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,不一定会成为名师;如果一个教师能写三年反思,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出自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.
14、对喂养活动感兴趣,体验收获的快乐。
15、学生通过亲历养蚕活动,已经对蚕生长发育的全过程进行了观察记录,其中运用了多种观察记录方法,而其中更多的观察记录活动是学生在课外独立完成的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们积累了蚕一生生长变化的丰富资料,也积累了丰富的养蚕经验,掌握了研究动物的一些基本方法。但以上这些在大部分学生的头脑中都是零散的,还没形成完整的认识。所以,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将收集到的材料进行梳理,以总结经验和发现规律,为其以后的学习研究活动提供帮助。
16、蚕卵:一只雌蚕可产蚕卵500粒,刚产下的蚕卵像细芝麻粒,为淡黄色,一天后变成赤豆色,3天后又变成紫色,便开始孵化出蚕蚁了,再过5天左右就可出壳了。
17、探究:怎样饲养蚕宝宝?你准备喂它吃什么?
18、蚕的一生经过蚕卵—蚁蚕—熟蚕—蚕茧—蚕蛾,共五十多天的时间。家蚕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受精卵—幼虫—蛹—成虫四个时期,而且幼虫和成虫在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上有明显的差异,像这样的发育过程,叫做完全变态发育。明 陈继儒《大司马节寰袁公(袁可立)家庙记》:“古人食稻而祭先穑,衣帛而祭先蚕。”
19、教师:昆虫的生长发育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都经过变态,但是具体的阶段不完全相同。
20、①蚕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子?吃什么?
三、蚕的一生教案
1、一龄期采食桑叶3至4天后休眠8个小时第一次脱皮;二龄蚕宝宝身体变胖颜色变白,食桑叶3天后休眠12个小时第二次脱皮;三龄蚕宝宝身体变成浅褐色,采食量开始增大,食桑叶3天后休眠12个小时第三次脱皮;
2、交流饲养蚕宝宝的经验,展示自己的蚕宝宝。
3、免费领取下册英语课件、教案教学资源包
4、我们把它们的“家”搬到室外,等待着羽化的日子。几个星期过去了,一个、二个、三个,一个个蛾陆续从茧中钻了出来,那些茧变成了糯黄,而且自动缩了起来。刚出来的蛾,白白的、湿湿的,长长的,身体像蛹,只是加了两片翅膀而已,静静的停在一边。接下来,蛾交配好了,在盒子四周产了密密麻麻的卵,它们的生命也快走到了尽头了。
5、为掌握养蚕生产规律,对蚕的形态、生活习性等一般常识,进行了解是很必要的。蚕的一生中有卵、幼虫(蚕)、蛹(茧)、成虫(蛾)四个发育阶段,是能吐丝结茧的有益昆虫。
6、第四龄:从第三次脱皮后到第四次脱皮前称第四龄。眠期叫四眠。俗称大眠。龄期经过约五至六天,蚕体斑纹更为清楚。
7、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二次休眠和蜕皮后成长阶段的图形。 然后,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二次休眠和蜕皮后成长阶段的图形。
8、教师:这些昆虫的生长发育要经过哪些阶段呢?我们一起来结合书中的资料和你课前查阅的资料一起交流吧!注意比较这些昆虫的生长发育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
9、学会唐诗三百首,不会写了也会偷。
10、引导幼儿回忆在养蚕过程中,蚕个阶段的形态与特征。(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各阶段的照片)
11、数学:一年级|二年级|三年级|四年级|五年级|六年级
12、龄期区分:蚕在发育过程中,从孵化到结茧,一般经过四眠、五龄。蚕期经过因品种、饲育季节和饲养条件等不同而有长短。春季的25~28天,就可上簇结茧。蚕成长发育到一定的时候就要脱去旧皮,生长新皮。在脱皮期间不食不动,叫做眠。眠与眠之间叫做龄。
13、通过本次活动,同学们知道了蚕由蚕卵发育而来,蚕卵是扁圆形的,中间凹下去,大小和芝麻差不多。刚蚕下的蚕卵是淡黄色,要孵化时变成紫黑色。刚孵化出的小蚕是黑色的,很小,像蚂蚁,称为蚁蚕,也叫“一龄蚕”。当蚕的头高高仰起,不吃也不动,叫“眠”,这是蚕宝宝蜕皮的征兆。蚕宝宝蜕四次皮,长成“五龄蚕”,一段时间后开始吐丝结茧。结茧后变成蛹。蛹期蜕皮两次,破茧成蛾。蚕的一生经历了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四个阶段,经历天数大约是56天。小朋友们,你们知道了吗?蚕短暂而丰富的一生就结束了,你还想知道哪些动物的一生和蚕一样吗?快快去查阅资料了解吧!
14、幼儿喂养蚕宝宝并连续观察、记录蚕宝宝的生长过程。
15、学生准备:学生自己的观察记录资料、学生活动手册、蚕的观察记录表。
16、六年级|五年级|四年级|三年级|二年级|一年级
17、蚕(学名:Bombyx mori)是鳞翅目的昆虫,丝绸的主要原料来源,在人类经济生活及文化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。原产中国,华南地区及台湾俗称之蚕宝宝或娘仔。
18、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地表现蚕各生长过程中的形态。
19、第一龄:从孵化到第一次脱皮前,称第一龄。眠期叫头眠。龄期经过三至三天半。初期蚕体细小,满身刚毛,体色黑褐如蚁,故称蚁蚕。
20、关于蚕,我们知道“春蚕到死丝方尽,蜡炬成灰泪始干”的诗句。同学们,你见过蚕吗?你知道蚕是由什么发育而来的吗?你知道蚕的一生会蜕几次皮吗?蚕的一生需要经历多少天吗?带着这些问题,让我们跟随三年级的同学一起来了解蚕的一生吧!
四、三年级下册科学蚕的一生教案
1、分发蚕卵(这时已有小部分蚁蚕出壳或正在出壳)。
2、结合各组展示的资料,教师进行及时点评和补充。(在此同时,教师也可收集蚕各个阶段的典型照片或图画,为探索二的活动作准备。)
3、我们计算时间的方法有很多种,比如……(秒、分、小时、星期……)谁知道这个故事用什么方法来计算?(星期)
4、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的幼虫图形。接着,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的幼虫图形,这里画的是从孵化出来到,休眠和蜕皮的阶段。
5、与幼儿讨论蚕的生长过程 :
6、不同阶段蚕的观察记录表:
7、机动:指导完成设计的作业题。
8、总结:蚕的生长一般是孵化期8至9天,在经过一龄、二龄、三龄、四龄、五龄五个阶段25天左右的幼龄期,就进入蚕蛹期,14天至18天后羽化成蚕蛾,破茧而出交尾产卵,完成一个生命的轮回。
9、教师:蚕宝宝成为我们的朋友后,你为它做了那些事情?你是怎样做的?为什么要这么做?
10、1)视频法:用手机或相机拍摄蚕生长变化的视频。展示关键时期,比如蜕皮、结茧、破茧、产卵等。
11、英语:三年级|四年级|五年级|六年级
12、我个人认为中班科学蝉的一生教案设计符合幼儿中班身心认知规律、通过了解蝉的一生、激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热情。
13、研讨(预设10分钟)
14、PPT出示蚕的四个主要阶段——卵、幼虫、蛹、成虫。提问:它们之间是怎样的关系?(补充板画箭头)
15、知道蚕的生长发育需要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空气、食物以及生活空间。
16、老桑树说:“蚕的一生是这样的:蚕卵是很小很小的。蚕卵在温暖的地方孵化后,就是蚕宝宝了。蚕宝宝吃桑叶长大。蚕宝宝一生要经过四次蜕皮后,就吐蚕丝了。蚕丝可以织绸缎。蚕宝宝吐丝织茧,就变成了蛹。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。像蚕这样,一生的生长过程要经过卵、幼虫、蛹,成虫四个阶段,叫做完全变态。现在,你该知道什么叫蚕了吗?”
17、不止她一个,还有别的老师都这样,只要知道试题,就会漏题。我可从来不做这事,就算试题都是我打的,我也不会漏题。
18、我爱语文,是从爱戏剧唱词开始的。
19、 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在蚕茧里成为蛹的图形。接着,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在蚕茧里成为蛹的图形。
20、小结:生命是坚强的,也是脆弱的。只有满足适宜的温度、湿度、新鲜干净的食物、充足的氧气等条件,蚕才能够健康的生长。说明生物的生存与大自然的环境是息息相关、密不可分的。
五、蚕的一生教案 大班
1、这个才是好教师。我来告诉你我的经历吧。
2、蚕的一生真是太神奇了,它要经过卵、蚕、蛹和蛾。
3、(1)课题(说明本课名称);(2)教学目的(或称教学要求、教学目标,说明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);(3)课型(说明属新授课,还是复习课);(4)课时(说明属第几课时);(5)教学重点(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);(6)教学难点(说明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);(7)教学方法(说明采用何种教学方法);(8)教学过程(或称课堂结构,说明教学进行的内容、方法步骤);(9)作业处理(说明如何布置书面或口头作业);(10)板书设计(说明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盼内容);(11)教具(或称教具准备,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);(12)教学反思(教者对该堂课教后的感受及学生的收获、改进方法)。。
4、学生:以小组为单位制定饲养计划(教师巡视指导)
5、愿意与人分享自己的成果,倾听并吸纳他人的观点。
6、能够借助观察记录,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察结果。
7、少食期和中食期应适当控制给桑量。
8、提问:有些同学的蚕在中途死亡了,根据刚才总结的经验,你的蚕死亡的原因可能是什么?你打算明年如何解决?
9、 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长大了的图形。接着,用黑色彩色笔画出蚕长大了的图形。
10、此活动最好是在春季天气温度较稳定时进行,上课前2~3天,用毛笔给蚕卵洒上少量的水,放置在较温暖的地方。
11、教师:后来蚕宝宝是怎么长大的?它吃什么?是怎样吃的?蚕宝宝是怎样爬的?它有多少条腿?蚕宝宝长大时有什么变化?
12、把学生回家饲养和在学校饲养相结合,定期交流饲养的经验,为饲养过程中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。
13、教师引导学生梳理出:蚕的一生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;蚕吃什么;蚕的生存和生长需要什么条件;饲养蚕时需要注意哪些事项等问题。
14、肯定是桑蚕丝最好。桑蚕丝是栽桑养家蚕结的茧里抽出的蚕丝。这种蚕丝色泽白里略带黄色,手感细腻、光滑,有一股淡淡的动物纤维特有的气味。用桑蚕丝制作出来的丝绸和被子特别柔软、贴身,手工层叠制成的蚕丝被更加耐用。
15、老桑树说:“她采桑叶是去喂蚕的,毫不可惜,我是心甘情愿献出的。”蛹变成蚕蛾破茧而出。像蚕这样,一生的生长过程要经过卵、幼虫、蛹,成虫四个阶段,叫做完全变态。现在,你该知道什么叫蚕了吗?”
16、中食期:体色逐渐转青,体躯细长,皮肤上的皱褶展开,食桑量介于少食期和盛食期之间。
17、请幼儿用身体动作表现蚕宝宝的生长、活动过程。
18、观察蚕卵(记录蚕卵的形状和颜色),描述其特征。(蚁蚕不能用手去捏,只能用干毛笔轻轻的去刷。)
19、蚕的一生虽然很短暂,但是它的生命很丰富多彩。
20、六年级|五年级|四年级|三年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