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孩子考试好成绩
1、大家好,我是XXX的家长。 对于我孩子考试成绩班级第二我觉得是:(学校方面的教育好)(孩子上进)(家长辅助)(当然您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写)最后感谢老师,就好了。不用太长,不用说的太清楚,说太多只会让别的家长以为你炫耀,当然好的教育方法你可以说一说。
2、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牢?审题出错了?不懂该题型的解答要领?思维过程有误?计算不仔细?不小心写错?
3、家长都很关心孩子的学习,梅姐也一样,对于怎么激励孩子学习,梅姐一直坚持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”的观点,觉得要想孩子学习好,一定要重赏,最好能超出孩子的预期,这样孩子才会越来越爱学习,口头表扬什么的都是虚的。
4、是对升学和未来的恐惧?
5、因为闭卷考试的特点,就是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,快速准确地完成试卷上的题目。
6、而平时老师测验的一些试卷,来自于辅导资料,卷面上的试题五花八门,刁钻古怪,不知道什么时候蹦出一个猴年马月学过的知识点。孩子也许早就忘了,或一时想不起来。
7、作息尽量不要改变很多。孩子考前希望拼时间多看点书,这种做法不可取。不仅会影响听课效果,还会导致记忆力、专注力下降,对考试来说特别不利。不早睡不晚睡,正常作息就好,考前保证8小时的睡眠是重中之重。
8、(2)写:预习时将模糊的、有障碍的、思维上的断点(不明白之处)书写下来。――读写同步走。
9、那么,怎样才能找到中教君呢?您只需要将您想要推荐的文章链接留言发送到我们的后台,如果您觉得留言推荐不够靠谱的话,我们也欢迎您发送文章链接到我们的邮箱:zgjybwx@1com
10、所以孩子想要取得好成绩,还是老老实实的去看书复习吧。
11、故而,平时检测,常常有不及格的学生,到了期末考试,几乎没有不及格的现象,高分孩子也比平时多得多!
12、来看智商对学习成绩影响的数据:小学阶段,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为0.6~0.7;中学阶段,智商对学习成绩的影响降为0.
13、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,他和叔叔一道坐车到县城里去参加数学竞赛.坐在车上的小杨雨铜指着窗外对叔叔说:那些牛在飞快地往后跑,叔叔
14、你的情绪到底来自哪里?
15、但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中,正反馈的周期非常长。
16、考试前,孩子的压力已经很大了,父母就不要再问这句话,给孩子平添更多的压力了。
17、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我们先来回忆一下,我们小时候的情景:每次考试之前,父母会对我们说你考了90分以上给你买XX,你要考全班第几带你去XX玩。当然了相对来说,这些都属于正向的鼓励。但是,我们也遇到过这样的情景,考试考的不理想,不敢回家,或者回家之后,父母会惩罚我们。以至于在我们心里,只要考试成绩好,自己想干什么就做什么。我们再想一想,这样真的合适吗?现在不妨回忆一下,你记住了自己二年级期中考试的语文考了多少分吗?这些成绩对于我们又意味着什么呢?通过成绩好坏来奖励或者惩罚孩子的方法是否得当?
18、当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,不妨多问问自己:
19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,如果想让孩子养成好的行为习惯、想让孩子更积极主动,那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。
20、建议尽量以自身参与陪伴的方式来完成对孩子奖励,一起烹饪,一起动手小制作,一起户外远行,一起欣赏美景,陪伴孩子分享生活的快乐,倾听孩子的想法是最好的奖励。
二、孩子考试好成绩怎么鼓励
1、关于智商,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。
2、所以个人认为,让孩子建立以目标为导向的思维模式,对于今后的人生道路大有助益,而那些小激励就当是是锦上添花吧,与孩子分享成长也是一件快乐的事。
3、我们聊过后,她回去做了改变,娃这次考试成绩从80分提高了90分。
4、但若基础薄弱,即便艰难地到达了塔尖,终究也会因站不稳,摔个狗吃屎。
5、最直接的就是承诺奖励。告诉孩子如果考试考好了,可以让他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送给他,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考试积极性,让他重视这次的成绩。
6、教育的大环境,常常让我们把孩子的成绩看得很重,孩子成绩好,全家皆大欢喜,孩子成绩不好,便如临大敌,其实,每个孩子生下来都是有差异的,有的天资聪颖,有的可能会有些迟钝,但每个孩子一定都会有自己擅长的东西,现在大家都越来越注重素质教育,家长更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,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要求,不宜给孩子太大压力,也不宜以自己孩子的弱点去和别家孩子做对比。
7、那么剩下的9毛半,都是什么呢?从学生自身角度来说,影响成绩的因素主要有:学习态度、学习方法、努力程度及考试时的心理因素。
8、以上4点是小培老师给家长的建议,趁考试刚结束,带孩子做好这4件事,总结策略,吸取教训,提升能力,端正态度,孩子期末考试一定能考得更好!
9、一定要在笔记中把它详细整理,并做上记号,以便总复习的时候,注意复习这部分内容。―建立复习本。
10、不吃苦中苦,难为人上人。
11、不过,相比较孩子的紧张程度来说,父母的焦虑反而更重:孩子期末考得不好怎么办?过年亲戚邻居们会笑话的!
12、的确有这种现象,就是平时测验不怎么样,期末“大考”分数比平时高出许多。
13、(3)练:预习的最高层次是练习,预习要体现在练习上,就是做课后能体现双基要求的练习题1到2道。做题时若你会做了,说明你的自学能力在提高,若不会做,没关系,很正常,因为老师没讲。
14、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,之所以会作弊从某个角度看其实是很在意老师和家长的要求,因为你们希望也要求看到孩子的高分数,但在知识累积过程中你们是否给到了孩子足够的指导和帮助呢?在他遇到学习的瓶颈的时候又是否有给到有效的破冰帮助呢?还是只一味的给压力和怪小孩“你怎么那么笨那么不认真那么差……”?要好好反思,不光孩子,家长和老师都要。
15、就算考试遇到了难题,也终究会迎刃而解。
16、○阅读教育观点系列文章
17、“其实,我并不觉得父母在关心我的学习,反而是在质问我。如果得到的结果不满意,就会很生气。”
18、本质上呢,是我在学习里面得不到快乐了。
19、我是85后女教师小培老师
20、这一切都是未知定数,在没有实现前,都代表着“压力”二字。
三、孩子考试好成绩发朋友圈的搞笑句子
1、从孩子的卷子上来看,专业成绩算得上优秀。和上一次相比较,没有退步也没有进步。希望孩子继续努力,更上一层楼。同时也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,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。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。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,配合老师!
2、学习方法是影响学习成绩的技术性因素,与学习态度同等重要。差生之所以差,很多时候就差在学习方法上。学霸的聪明不是指智商,而是方法。他们找对了方法,善于归纳总结,知道课前预习、课后复习,有整理错题的好习惯,懂得劳逸结合。这些方法使学习变得轻松、高效,所以他们面对任何学科、任何难题都能轻车驾熟、无往不利。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”要成为学霸,掌握科学、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关键。
3、他昨天错了3道题,今天错了2道,就值得鼓励了“宝贝,你进步了,多答对了一道题,加油争取下次再多答对一道”!
4、其实,孩子心里都渴望被父母肯定认可。哪怕对他说一句“临阵磨枪,不快也光”都比一句冷言冷语强的多。
5、到高二高三的时候,我开始玩游戏机、打篮球,高考考的不咋地。
6、多问问自己,我们有多少行为是反向的?
7、能感受到大家非常焦虑。
8、来源|小学生学习(ID:xxsxuexi)
9、中学的时候,我进了一个比较优秀的班别,名次也较为落后,因为优秀的人多了,竞争力也大,迫于压力,便起早贪黑地学习,有时候晚上学着学着便睡着了,那灯光一直亮到我醒的时候,后来,我如愿地考进了市里最好的高中
10、给帮你的小培老师1个赞吧
11、后来小杨雨铜的学习成绩总是很好,高考的那一年,他成了自己所在的那个市的状元,幸运地被北大录取
12、你是想收获一个充满好奇心,不断主动去探索世界的孩子,还是一个只有在外界压力下,才勉强不情愿去学习的孩子?
13、也就是说鼓励孩子是需要关爱和真诚,而不单单是口头上的表达,更不是用物质奖励,说话算话。比方说,孩子有小的成绩,可以先肯定孩子的付出,鼓励他继续努力。如果孩子不断的有好的表现或者学习进步,可以让孩子做主,承诺孩子出去旅游,逛公园之类的,保持孩子的身心健康开心,综合素质就会得到更多的体现。
14、老师虽然没有看,可也知道统一试卷的习性,什么是重点,什么必须考查。但老师摸不准辅导资料试卷的水性,虽老师提前看了这次检测同学的试卷,但也为了检测孩子,也不愿“泄密”作假。
15、高一的时候,我大概能考到全校20多名。
16、我们开辟起了一个新的主题,那就是教育类话题优质原创内容的刊发。
17、谁先明白这个道理,谁先给孩子的行囊里放上这几样东西,谁的孩子,将率先脱颖而出。
18、孩子的每分进步都和老师的辛勤工作分不开,孩子的点滴成长都与老师的谆谆教导相关。感谢你们对我儿培养!
19、最近孩子们进入考试周,学校里小测验不断,成绩成了很多家庭的晴雨表。
20、我认为父母应该用欣慰的态度继续去鼓励孩子,跟他说清楚他能取得好成绩最开心的是他自己,因为证明了他的努力学习是有回报的,同时告诉孩子要戒骄戒躁,要继续保持良好的心态前进
四、孩子考试好成绩应该对老师说什么
1、回归课本。巩固基础必须牢牢记住一点:课本是复习的重要工具,所有题目都万变不离其宗,因为出卷老师拿到的参考资料就是课本。提醒孩子在考前根据课本目录进行知识梳理和巩固。
2、而孩子小时候的不安全感,焦虑,在很大程度上会导致他成年后的诸多问题,从而让他的人生与幸福快乐擦肩而过!
3、再后来,我和包妈一起创立了当时国内最大的数码论坛,搞得还不错,在当时的圈子内人气颇高,我觉得自己还可以,能做点事情。
4、最直接的就是承诺奖励。告诉孩子如果考试考好了,可以让他选择一样自己喜欢的东西然后送给他,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考试积极性,让他重视这次的成绩。
5、我把孩子骂哭了,我也哭了,怎么那么难呢?
6、首先能确定这个孩子上课能认真听课,积极参加老师组织的教学活动。对于学习的知识掌握牢固,并能灵活运用。其次能说明这个学生自我管控能力也很强,上课不走神、不做小动作。是一个尊重老师热爱班集体的好学生。因为小孩子都贪玩、爱溜号。只有集体荣誉感强烈、自我要求高的一二年级孩子才能做到这些。
7、考的不好:这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,较上次有明显退步,总结原因为最近思想较为松散,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,我们一定会抓紧孩子的学习,争取让他下次考得好成绩。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教育。
8、契合孩子需求且匹配校内教材
9、孩子有了钱,就会去花钱。在孩子花钱的过程中,就逐步会发现钱的多用途的功能,钱不仅能够买很多物品,还可以有其它的很多用途,如钱可以替代劳动等。这样孩子就逐步会觉得钱是万能的错误思想。
10、对学习敷衍的孩子,通常眼前的灯光清澈明亮,可越往前走,仿佛愈发黑暗。直到,真的再也看不到光芒。
11、如今,我如愿地成为一名师范生,以后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,做一个好园丁!
12、就算逼着他学习,上了不错的大学,然后呢?
13、否则,孩子放弃复习,可就真的得不偿失了。
14、我们可以把自己替换成孩子,想一想:你很努力地工作,大部分情况下没有鼓励表扬,搞不好还会被骂一顿,你是什么感受?
15、其次,在把所有被扣分的题目分析完毕后,应从整体出发,进行归类统计。看看哪一类题目、哪一类错误出现的频率最高,找到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易错点和薄弱点。
16、如:每天都复述一下自己学过的知识,每周末复述一下自己一周内学过的知识。听明白不是真的明白,说明白才是真的明白。
17、孩子,看到你今天考取这么好的成绩,爸爸妈妈感到很高心,爸妈为你的成绩感到自豪,这都是你每天努力学习的成果,爸妈相信,你会更加努力,考取更好的惩戒,爸爸妈妈等待你下次的好消息。
18、(1)不计时不作业:限时作业,记录作业时间,与作业无关的事什么也不做。比如:20分钟写完英语;25分钟写完数学……
19、我们的人生很长,最关键一点是:父母的目标究竟是什么?
20、写作思路:朋友圈是一个向朋友炫耀的好地方,用最简单的话语,说出最牛气的事情,使用简短的一两句话把儿子考试成绩好表达出来。
五、孩子考试好成绩,家长很欣慰的说说
1、考试管理——抓重点
2、个人认为,恰当的奖励也是一种激励,我们成人升职加薪还需要庆祝一下,团队达成目标之后也会有对应的奖励。
3、(2)孩子学会花钱之后,钱就会不够花,因而逐步会萌生骗甚至偷家长钱的念头,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很不利的。
4、现在回到最开始的问题,如果孩子考好了,那要不要用物质奖励呢?当然要,但是要特别注意这三点:
5、梅姐的事情让我想起了国外一个很有意思的试验,几个著名的儿童教育家为了研究“决定儿童行为的驱动力是什么”,特意在一所小学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
6、(2)不复习不作业:先复习所学的内容,然后作业。
7、爸妈锦囊(BaMajn),每晚9点分享靠谱的教子经验,给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长支个招~
8、就是考得好的科目,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,也有薄弱环节,要把薄弱部分补上去。
9、考的好:这一次考得较好,比上一次略有进步,谢谢老师的关心和栽培,我们家长一定会更加积极地配合老师的工作,督促她(他)继续努力,争取更大的进步。
10、喜欢我,就推荐给家人朋友吧
11、这个责任不在班主任,班主任也是有心无力的。你可以跟孩子沟通一下,她成绩比较差,到底她差在哪里了!还有没有可能补救,然后和老师说一下,孩子到底哪里不足,然后你另外给孩子找一个培训班,针对性的学习,这样才会有效果。
12、文|大米妈(ID:BaMajn),原创:爸妈锦囊(ID:BaMajn)
13、孩子学习好,成绩好,说明孩子聪明、懂事,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高兴的事。有句话“聪明的孩子是夸出来的”,尽管这句话有它的局限之处,但至少说明了孩子的禀性喜欢表扬和鼓励。因此,家长在合适的时机,给孩子恰当的奖励是可行的,因为这样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,激发学习的积极性。
14、◆小学数学课外书单,给孩子真正的数学阅读!快收藏!
15、而现在到了四年级,梅姐就有点力不从心了,一个是付出金钱越来越多,另一个是可奖励的东西也越来越有限,而一旦不能给孩子惊喜,她敢肯定,孩子的学习成绩肯定马上下来,因为每次考试前,孩子最爱问的就是:“妈妈,如果我考好了,你准备奖励我什么啊?”
16、人生是长跑,毕业后进入社会才开始跑,小学阶段连热身都不算呢,也就相当于买袜子买鞋吧。
17、所有,老师在此提醒家长们,以后别再说孩子笨了!
18、在高中,刚开始不适应,考得不理想,我不甘心,我只有不断地去学习,总结原因,改变学习方法,不断完善,始终保持,对学习的热情,不讨厌,不放弃,多点问老师,请求老师的帮助,高中三年,辛苦而乏味,但是高考完了之后,觉得是那么的有意义。
19、今天儿子的考试成绩出来了,考得非常好,也不枉我每天陪着他起早贪黑地学习了!
20、听课必须做到跟老师,抓重点,当堂懂。听课时要跟着老师的思维走,不预习跟不上。跟老师的目的是抓重点,抓公共重点,如:定理、公式、单词、句型……更重要的是抓自己个性化的重点,抓自己预习中不懂之处。